索引号: | WE8201000-2019-001 | 发布机构: | 区建管委 |
生效日期: | 2019年01月09日 | 文 号: | 嘉建管〔2019〕1号 |
关键词: | 主题分类: | 各部门文件 |
上海市嘉定区交通委员会
嘉建管〔2019〕1号关于印发《上海市嘉定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交通委员会2018年行政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的通知
委机关各科(室)、各直属单位:
现将《上海市嘉定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上海市嘉定区交通委员会2018年行政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落实。
特此通知。
上海市嘉定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嘉定区交通委员会
2019年1月9日
上海市嘉定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上海市嘉定区交通委员会
2018年行政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
2018年,区建管委(交通委)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全力助推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注重规划研究编制,稳步推进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建筑和交通行业监管,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目标。
第一部分 2018年工作回顾
一、专业规划科学编制,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1.专业规划编制:提前谋划综合交通大格局,结合嘉定区2035总体规划,完成嘉定区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继续推进沪嘉高速公路沿线路网提升规划落地和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工作,完成城北路、嘉新公路、横仓路和彭封路的红线专项规划编制;配合市交通委完成吴淞江(上海段)行洪工程嘉定区桥梁建设情况梳理和红线专项规划;编制完成《嘉定内河专业作业区布局规划方案(2017-2035)》和《嘉定区公交场站设施现状及规划建设调查研究》。牵头编制并基本完成了《嘉定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18-2035)》。
2.老城风貌区建设改造:护国寺本体项目,设计方案基本稳定,已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土地权属测绘报告,完成土地预审,并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西门文化公园项目,设计方案基本稳定,现已取得项目建议书和项目选址意见书批复,完成土地预审,并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北静山停车场项目设计方案正进一步深化。按照老城2018年资金计划及有关调整,执行完成资金预算3亿元。
3.保留保护村住房更新:一是编制保留保护村村民住房风貌设计导则,完成5种不同风貌的住房设计方案;二是编制建筑设计指引文件,指导后续建筑设计工作;三是对嘉定传统建筑特色再提炼,确定建筑风貌控制要点;四是编制建筑设计方案推荐图集,设计出12个建筑单体方案;五是编制村民住房建设风貌控制和安质监管理要求。相关的文件和图集已经区政府采纳,并在全区进行宣传、使用、推广。
二、重大工程稳步推进,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1.重大工程建设:2018年,我区聚焦基础设施、社会事业、产业发展、住房保障等方面推进重大工程建设。截至12月底,重大工程建设完成投资70.5亿元,上汽大众MEB、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S7公路二期、城北路等17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增设G1501永盛路下匝道、安亭新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等9个项目已建成,其中环城河步道和南翔污水厂投运后,深受市民好评,成为了2018年“网红”工程;续建项目均已完成阶段目标,其中沪通铁路一期(南通-安亭)线下工程和站线铺轨全部完成,轨道交通14号线封浜站至嘉怡路站区间盾构已贯通,S7公路一期主线高架结构已建成, 轨道交通11号线陈翔路站钢结构施工基本完成,陈翔路地道结构已完成,为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下了扎实基础。
2.省际对接道路、区区对接(断头路)建设:省际对接道路-城北路施工许可已取得并进场开工。今年我区牵头实施的区区对接(断头路)项目共10个、配合实施项目1个。陈翔路下穿S5地道结构贯通,花家浜路、于田路涉铁节点机动车道桥建成通车,外青松公路涉铁节点黑线内工程完成,裕民南路下穿G1501地道、百安公路涉铁节点、安虹北路涉铁节点、临洮路跨吴淞江桥陆续进入施工阶段,于塘路涉铁节点、春浓路涉铁节点正在抓紧办理前期手续,和裕路涉铁节点因可行性不足,已上报市政府建议取消。
3.大居外配套项目:我区今年需推进的大居外配套项目6个,其中道路项目3个、供排水项目3个。安亭水厂三期扩建供水管配套工程基本完成,陈翔路地道、安亭水厂三期扩建工程、黄渡2#污水泵站改造及春归路污水管道等3个项目开工在建,分别完成74%、85%、20%工程量,陇南路、和宁路等2个项目正在抓紧前期工作。
4.进博会保障工作:一是牵头绿容、交警、江桥镇政府,着力提升西虹桥区域综合环境面貌,主要包括华翔路、华江公路和金沙江西路的道路维修、桥隧涂装、道路景观、建筑立面和智能交通5个方面内容,工程总投资约12523万元。按照进博会有关要求,继续加强该区域的道路养护管理工作,对区域内的区管道路进行每日全覆盖巡查,对发现的道路病害及道路设施的破损进行及时的修复和更换。二是圆满完成内宾接待任务和远端安检车辆保障工作,提供保障车辆172辆次,全程零事故、零投诉,为我区观展的6000余观众提供了舒适安全的出行体验。三是做好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非法液化石油气整治,取缔“黑窝点”10个,查没“黑钢瓶”483只;对所有在建工地开展空中坠物、消防、空气质量等一系列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疏导区6个工地停工措施落实情况。四是对进入上海黄浦江水域的所有船舶进行进博会专项安检,对船舶运行轨迹、船员信息进行比对。共检查船舶215艘次,核对船舶船员信息2362艘次。
三、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落实,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持续巩固
1.加强建筑行业监管。一是突出制度供给。结合“六同机制”,实施建筑行业监管三级巡查制度,压实党委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执法人员监督管理。修订完善《建设领域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营造“守信得益、失信惩戒”的良好氛围。制定《嘉定区小型建设工程承发包活动管理办法(试行)》,有效规范小型建设项目工程承发包活动。二是加强行业监管。牵头开展既有玻璃幕墙建筑专项排摸,建立“一楼一档”的工作机制,确保全区玻璃幕墙安全使用;牵头组织开展户外设施专项检查,做到即知即改,实现长效管理,确保全区户外设施使用状况良好;三是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建筑节能和建筑产业化发展,落实绿色建筑总建筑面积46.73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面积146.76万平方米。深入推进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稳步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2.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监管。地面公交:制定并推进实施年度公交线路新辟、调整计划,新辟3条公交线路,调整17条公交线路的走向,在21条公交线路上增设停靠站,进一步方便市民出行。优化出行环境,提高班次密度,延长运营时间,年内新购新能源公交车119辆,延长17条线路运营时间,增加23条线路运能,增设100座公交候车亭。公交企业全面实现智能集群调度管理,进一步完善公交APP发布应用,推进电子站牌建设,年内共改造和新建电子站牌115个。不断探索公交运营特色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嘉定9路“空乘式服务”线路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评为“全国公交特色服务示范线”。道路运输:重点加强“两客一危一公交”行业安全监管,全面深化安全防范各项工作措施,扎实做好外省市道路危化品运输车辆入网查验工作,共办理入网查验车辆661辆;受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人员背景审查354件。稳步推进平安交通百日行动,全面开展管辖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做好元旦、春节、春运、清明、五一、十一、“进博会”、紫藤盛花期、F1赛事等重要时间节点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及保障工作。始终保持对非法客运高压严打态势,严查无证网约车、四轮机动车、克隆出租车等非法客运违法案件。积极推进静态交通建设,完成配建机动车停车场(库)竣工验收46件,核定泊位11031个(其中安装充电桩泊位569个);累计实施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6个,泊位277个。水上运输:加强水上交通联合执法,签订沪苏毗邻地区水上交通执法监管合作协议,提升突发事件的应急联动处置能力;加强泥浆、渣土运输船舶和内河码头管理,确保我区水上交通安全、有序。
3.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养护水平。推进大中修项目方案和前期手续办理,完善对道路大中修和抢修项目监管,规范掘路审批和桥下空间使用备案,做好交通“四类设施”养护管理,确保道路桥梁设施安全受控。牵头制定了《嘉定区城市道路和公路设施移交接管办法》,并报区政府批转。全面完成路灯接管,委托专业单位开展路灯运维管理,制定了《嘉定区道路照明工程建设和移交接管工作暂行规定》并报区政府批转。完成建成区范围内地下管线普查。加强道路下立交防汛管理,与各街镇签订责任书,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权属单位落实整改;发挥地下空间联席会议作用,扎实推动地下空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非法占压燃气管道整治,落实街镇属地化安全责任;研究出台瓶装液化气配送方案,推广瓶装液化气规范统一配送。加强燃气行业安全监管,推进安装报警保护装置;发挥燃气管理联席会议作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液化气行为。
四、审批改革加快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从2018年3月1日起,本市社会投资项目进入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从12月1日起,所有工程建设项目,全部进入建设工程联审共享平台。为落实市有关要求,我委克服各方面由流程再造带来的压力和困难,主动服务,压缩审批时间,确保了市级政策的全面落实。通过设置工程审批专窗,做到一口说清,一次性告知申报条件和提交材料要求;设置自助服务专区,建设单位可携带“数字证书”进行网上申报,减少企业多次往返,延长服务时间;建立“嘉定区工程建设项目推进群”微信群,各级行政审批部门人员、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等通过微信工作群平台畅通沟通交流渠道;会同区规土局和区行政服务中心召开建设项目专题推进会,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协调、指导。
第二部分 2019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规划引领发展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
1.组织开展相关专业规划调研。提前谋划嘉定区城市建设和综合交通“十四五”规划。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根据《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和《嘉定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2018-2035)》以及市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要求,协调落实区域建设项目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
2.推进重大工程建设。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加快推进沪通铁路、S7公路、轨道交通14号线、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五廊一片”生态廊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保障公共服务为目标,加快推进区中心医院改扩建、区行政服务中心(档案馆)、区规划展示馆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以发挥市场作用为目标,加快推进上汽大众MEB工厂、中科院声学所东海站、智贸通智慧产业园等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以服务民生保障为目标,加快推进嘉定新城地块E17-1租赁房、江桥G1-04地块动迁安置房、徐行13-04地块动迁安置房等住房保障项目建设。
3.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积极推进区区对接(断头路)和大居外配套项目建设。争取到2019年底,城北路出省段主体结构完成,陈翔路地道建成。除和裕路外,其余区区对接道路(断头路)全部开工并完成部分工程量。抓紧推进和宁路、陇南路前期工作,其余4个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加强城市道路和公路养护管理“精细化”,稳步提升路面质量;不断完善城市道路养护维修管理机制及“四类设施”日常工作机制,确保城市道路、桥梁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健全完善区管道路照明设施运行管理机制,提升路灯设施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路灯设施安全运行。
二、落实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强化行业监管力度
1.继续做好城市管理精细化牵头工作。继续履行好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推进办职责,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加强宣贯、交流、督促、考核力度,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目标落实,确保“美丽乡村”、“美丽街区”、“美丽家园”建设有序推进,全面提升我区的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2.强化建筑建材行业监管。正式出台《嘉定区建设领域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试行)》、《嘉定区小型建设工程承发包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嘉定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三级巡查制度(试行)》,并抓好落实。继续做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牵头工作。落实完成市级下达的年度建筑节能目标,全面推进落实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BIM技术应用,加强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监管。加强国家机关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管,不断深入完善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加强装配式建筑、能耗监测系统、BIM技术应用、能耗监测系统的宣贯培训,提高节能监管人员及工程建设各方的能力水平。
3.强化交通运输行业监管。建立健全我区交通行业管理安全生产“四类清单”。强化交通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考核及配套工作机制建设。组织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单位、重点时段、重点事项等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持续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力求实现“3个100%”(违法违规行为查处率100%、按期整改率100%、重大事故隐患督促复查闭环100%)。组织召开嘉定区静态交通联席会议办公室成员单位工作会议,商讨2019年全区静态交通工作方案及目标;计划完成5个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300个共享泊位;开展嘉定区公共停车场库诱导系统(二期)项目和区智慧停车综合管理平台示范工程建设,构建全市首家城市静态交通管理体系。根据市相关文件要求,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
4.深化公交行业改革。2019年,继续深化公交改革,提升服务品质,着力增强公交吸引力,有序规范共享模式,构建布局合理的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市民出行需求制定实施公交线网优化方案,完善市级、区级大居及工业区北区公交配套。计划新辟开通2条公交线路,并启动11号线陈翔路站和14号线公交配套方案研究。继续协调推进马陆停保场及上海汽车城站、汇善路公交枢纽等场站建设,启动安亭综合交通枢纽、嘉好路惠润路、翔江公路惠裕路公交枢纽建设前期工作以及城北大居配套公交首末站建设,加快启动推进14号线配套公交枢纽建设,积极配合市级路政部门推进沪宜公路合乘道建设研究,新建更新100座公交候车亭,为全区公交线网优化及公交服务水平提升提供基础保障。发布嘉定区公交行业成本规制约束指标和标准,完善公交企业运营补贴政策,加大对公交企业运营服务质量及成本控制的考核评价,促进公交行业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聚焦营商环境优化,加快推进建设和交通行业转型升级
1.继续推进建设工程领域审批改革。会同有关部门将“社会投资类——上汽大众MEB项目”和“政府投资类——湿垃圾和建筑垃圾项目”作为样板,结合实际复制推广,切实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办事效率。继续运用好“嘉定区工程建设项目推进群”畅通沟通渠道,及时解答企业疑问,方便企业办理业务,切实增强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2.努力破解行业管理瓶颈问题。一是把“互联网+”的理念运用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转型升级,研究与网约车平台对接方案,努力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二是研究建设容车数量多、土地节约的智能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等措施,努力解决公交车辆停放问题;三是为本区优质企业发展提供市场和平台,努力更好地促进全区经济发展。